潮新闻记者直击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搜救行动8小时
6月4日6时33分,伴随着一阵浓烟升腾,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着陆场安全着陆。经过快速检测检查,开舱手高嘉鑫打开返回舱舱门,3名在太空“出差”186天的“圆梦乘组”航天员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神舟十五号报告,我们已安全着陆!”指令长费俊龙说。
(资料图片)
时间倒回5小时前,一场关于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着陆的搜救行动开启。这是中国载人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东风着陆场迎接的首艘载人飞船和首个航天员乘组,潮新闻记者有幸参与了此次行动,在茫茫戈壁上成为历史的见证者,成为现场迎接3名航天员回家的一员。
潮新闻记者在现场 记者 倪雁强/摄
一场彻夜的搜救等待
6月4日凌晨,内蒙古额济纳旗尚在暗夜,东风航天城却已提前“苏醒”。2时整,潮新闻记者跟随的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搜救队地面分队首次集结,经过一番准备后,他们将与空中分队及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配合,共同开展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搜救回收任务。
近百台专用车浩浩荡荡,一路向北。4时40分左右,潮新闻记者所在车队抵达着陆场待命区。车辆按顺序整齐排开,闪烁的车灯将这片区域照亮,所有人都在等待。
天还没亮,航天搜救队地面分队已抵达着陆场待命区集结待命 记者 倪雁强/摄
“我们在东风着陆场周边勘选了应急备降场,新增了后弹道返回搜救区域和搜救方案,提升了东风着陆场应对大范围偏差快速搜救能力,进一步增强了航天员安全保障能力。”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副总设计师卞韩城日前在接受潮新闻专访时表示,东风着陆场为此构建了非合作式快速精准搜索体系,可破解返回舱信标失效等意外情况快速搜索难题,显著提升了东风着陆场快速精准搜索到达能力。
据悉,神舟十五号返回任务已具备指显上飞机、引导送前舱、可视化捕获跟踪、高精度定位测量等能力。飞船返回舱着陆后,空中分队快速定位精度达到30米级,地面支持系统快速定位精度达到20米级。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巴丹吉林沙漠腹地的地平线上慢慢升起一抹红色朝霞。而就在地面部队等待的过程中,神舟十五号飞船正在空中有条不紊地执行着返回规定动作:一次调姿、轨返分离、二次调姿、返回制动、推返分离……
在着陆场待命区,地平线上慢慢升起一抹红色朝霞 记者 倪雁强/摄
6时20分左右,“砰”地一声巨响从远处传来。搜救队员告诉潮新闻记者,这是降落伞打开的声音,神舟十五号飞船返回舱已出黑障区,距离地面在10公里左右。
“第三次预报落点。”很快,地面分队指挥员糟升从电台里传出经纬度坐标。这是一个信号,意味着飞船将着陆,整张立体搜救网旋即收拢:空中分队5架搜救直升机盘旋下降,地面分队车辆向预报落点疾驰而去,留下一片尘烟。
见证航天员顺利出舱
6时33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顺利安全着陆。半小时后,潮新闻记者抵达着陆区域。现场,返回舱散发的热气驱散了戈壁清晨的寒意。记者看到,青褐色的返回舱侧倾在地面上,其中一面被灼烧得发黑。航天员张陆正准备出舱。几分钟前,费俊龙、邓清明已出舱并被抬送至医监医保车。
7时9分,张陆出舱,与费俊龙、邓清明一样健康状况良好。只见他微笑着向大家招手,并对大家的等候表示感谢。“回到地球沐浴在阳光下,真好。”张陆说,神舟十五号任务已经结束,他们会尽快调整好身体,投入训练,随时准备再次出征太空,不负伟大时代,不负党和人民重托。
在太空中经历四次出舱,张陆感触很深,他还与大家分享了一句话——眼有星辰大海,胸怀赤胆忠心。
航天员张陆安全顺利出舱 记者 倪雁强/摄
在舱外停留不久后,张陆也由搜救队员抬送至医监医保车。在那里,他将换下航天服、进行医学体检,并吃上返回地球后的第一顿饭。
大约9时50分,费俊龙、邓清明、张陆三人搭乘的直升机陆续离开着陆点,意味着这场持续近8小时的现场搜救工作正式结束。此后,他们将乘专机回到北京,并开始为期半年的后恢复工作,确保各项身体机能恢复到飞行前水平,转入正常训练。
12时4分,返回舱吊装上车,潮新闻记者也随着最后一批搜救队员撤离着陆点。
返回舱装吊上车记者 倪雁强/摄
2023年6月4日,从太空“出差”归来的3位航天员踏上祖国大地——这是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的结束,也是中国航天接续奋斗的再出发。遥看星河,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正在巡游九天,中国人的太空筑梦之路,仍在继续……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